去年開始想慢慢轉職講師時,一個朋友曾跟我說「溝通」這個主題幾乎每個講師都會教,市場很飽和,他建議我多想想會比較好。
我曾試著想要轉換主題,但繞了一圈,我覺得自己還是最熱愛「溝通」,除了與他人溝通,還包含與自己溝通。
而經過知識採礦與驗證,我驚喜的發現「非暴力溝通」的四大心法:「觀‧感‧需‧求」,就是溝通與自我成長的超強外掛:
‧客觀觀察
‧探索感受
‧理解需要
‧請求連結
卡內基與非暴力溝通
至今售出超過1500萬本,被喻為社交技巧的聖經「卡內基說話之道: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一書中,提出了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技能、使別人喜歡你、說服、領導溝通等,30個溝通與人際關係的原則。
卡內基訓練之父黑幼龍在他的「贏在影響力」這本書,也把前九項整理為發揮影響力的法則,因為太多這裡不一一條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買這兩本書研究。
而我在仔細分析後,我們得讓自己可以保持客觀立場、同理自己、他人的情緒與需要之後,才能真正做到這30條原則。
也就是要實現卡內基贏得友誼與影響他人的底層邏輯,就是「觀‧感‧需‧求」。
華頓商學院與非暴力溝通
《商業周刊》特別報導價值100萬的談判課、Google全球教育訓練指定教材,由世界級的談判專家史都華.戴蒙所寫的「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這本書裡,提到有效談判的十原則。
其中幾個原則直接指出談判需要觀察事實、同理感受、理解需要,因此可以看得出來史都華.戴蒙所提出的有效談判,就是融合四大心法跟談判溝通的方法。
麥肯錫與非暴力溝通
全球知名的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所提出的「SCQA 表達架構」:描述事件的背景情境(Situation),釐清有哪些衝突(Complication),分析造成衝突的原因(Question),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Answer)。
在「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一書也提到麥肯錫教育新人的「邏輯思考」中,要懂得區分事實和意見,同時要反覆地清楚確認前提,避免重要原貌被事件給消除了。
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全球知名的顧問公司所提出的方法,也是建立在「觀‧感‧需‧求」這四大心法之上。
樊登的10堂表達課與非暴力溝通
領導力和溝通力專家樊登在「這樣溝通,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書中,提出所有的溝通都應該是雙向的,不僅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必須要關注對方的情緒,做出適切的回應,才能達成「有效」的溝通。
而在書中他所提出的工具之一,正是「觀‧感‧需‧求」。
華爾街之狼與非暴力溝通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所飾演的「華爾街之狼」,最有名的片段便是最強銷售技術:「把這隻筆賣給我」。
這部電影的原型人物喬登.貝爾福在他的暢銷書「跟華爾街之狼學銷售」中提出了直線銷售系統的5個重要元素,更指出要讓客戶「得到滿足的核心需要」,一旦客戶擁有這樣的體驗,那麼就會有成功的銷售。
那麼業務人員就是要探索並理解客戶的需要才能直指核心,我想你已經發現了,這又是「觀‧感‧需‧求」這四大心法的應用。
過去我也曾經指導個案使用這個方法,成功得到高階奧客(無法得罪的頂端客戶)的信任。
原子習慣與非暴力溝通
風謎全球的暢銷書「原子習慣」中,提出改變習慣的第一步,就是改變身分認同,但要瞭解自己的身分認同,首先就是要先理解「自己想要什麼」,必須先理解自己的需要,才能訂定目標。
很多人在第一步就遇到障礙了,原因是現在的人大都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說不出來自己想要什麼,因此「觀‧感‧需‧求」這四大心法就可以幫助我們同理自己,與內在的自我連結,找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而原子習慣的就是滿足需要的工具。
我也很喜歡我在上「非暴力溝通管理師」培訓課時,鄺麗君老師提出的「自助」、「人助」、「天助」的三助策略,來讓我們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
在我做溝通的知識採礦期間,我看見「非暴力溝通」就是溝通與自我成長的底層邏輯、超強外掛,以上只是我提出的幾個框架與理論,但其實所有的架構都脫離不了這四大心法。
而我自己也因為執行這四大心法成功的與自我、他人連結,我深深地感謝,也覺得自己可以接觸這個心法、接受培訓真的太幸運了!
在「創造金錢」這本書曾經提過如果有善意的朋友告訴你某件事情太難或不可能達成,明白他們只是反應你的內在疑慮,讓你能夠覺察並放下他們。
我想,過去這一年的過程,就是讓我不斷的驗證再驗證,放下我的內在疑慮,瞭解自己的需要、確立自己的目標,並有效率地向前邁進。
或許「溝通」很多人都在教,但每個人的工具、方式、經驗都不同,我人生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是幼稚園畢業生致詞,我這輩子都靠說話賺錢,我擁有頂尖的口語表達能力。
「溝通」是我喜歡且拿手的工具,更不用說我找到了溝通的超強外掛,這是在各個領域與口語表達都是用的心法。
我確信「非暴力溝通」能在生活、商業、親子、伴侶等更個領域,讓每個人可以用愛的語言勇敢表達,與自他連結,更好的成為真實的自己。